昨天的王建民記者會上,有個記者詢問王建民,有沒有機會穿上中華隊球衣參與亞錦賽賽事,王建民是這樣回答的:「如果有機會的話,我很想參加」。

而在Nike訪問馮勝賢的影片中,老邦也提到,王建民當年為了爭取入選國手的機會,一度考慮過要帶傷硬撐。如果不是老邦的勸退,很可能今天就不會有大聯盟19勝的王建民的存在。從老邦的訪問影片,以及王建民對記者的回答,不難看出「國手」二字對於台灣棒球選手的重要性。

至於這種重要性是如何被植入到筆者的上一代,以及筆者這代的台灣球迷心中,陳穎兄的〈台灣棒球史的謬誤—紅葉少棒與威廉波特〉,以及陳穎兄一系列有關紅葉少棒的文章已經大體論述過了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這種可以說是「刻意栽培」的國家榮譽感,在台灣棒球史上自有其不可抹滅的一頁,但同樣的,不知道有多少小球員,是因為「國家榮譽」而喪失了可能的前程。

本日新聞報導,曹錦輝已經應允中華棒協,同意接受徵召,以台灣代表隊球員的身份參與2007亞洲區棒球錦標賽的賽事。新聞一出,果不其然的引來了正反雙面的激烈論爭。反對曹錦輝參賽的主要理由,多一半是認為小曹傷勢不明,最好是不要為了(對大聯盟生涯可能有害的)國際賽事,犧牲掉自己的身體健康。極端一點的說法,甚至出現了「中職無用論」的說法,認為台灣在國際賽過度依賴旅外選手,代表中職無用。

而支持曹錦輝參賽的理由,相形之下是比較薄弱的,但卻是一個很難有所反駁的理由:「曹錦輝自己說要打,旁人有啥好吵的」。基本上來說,筆者是認同這種論調的。而且,選手的身體狀況,除了選手自己之外,旁人並不一定十分清楚。今天在曹錦輝同意接受棒協徵召,同時他也已經確認傷勢無礙的前提下,筆者實在不認為徵召曹錦輝有什麼值得爭議的地方。

誠然,台灣教練團在濫用選手上這個環節上是紀錄不良的前科犯,用惡名昭彰來形容都不為過。但是筆者並不認為有人可以代替選手決定自己的未來。

筆者不會算《易》,子平八字和斗數一竅不通,塔羅牌跟在下更有著不共載天之仇,實在無法估算出旅外選手的前景是好是壞。然而,旅外選手們既然點頭同意了徵召,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沒什麼好討論的了。因為選手已然將「國家榮譽」和「未來前途」放在天平上衡量,並且做出了抉擇。在此狀況下,多說什麼都是多餘的。這是選手的決定,我們只能希望選手不會因為眼前的決定而失去未來的一切,除此之外,我們也不能多做些什麼。

當然,棒協徵召旅外的習慣和作風是可以探討的。球迷們希望球員保持身體健康,持續地在球場上馳騁的願望也不是錯誤的期待。然而,這些爭議在選手點頭同意接受徵召後,其實都不重要了。真正重要的是,希望教練團能夠善用這些辛苦長成的明星球員(或是未來之星),不要過度地使用這些球員,導致他們在前程大好之時,意外折翼。

延伸閱讀:
台灣棒球史的謬誤—紅葉少棒與威廉波特@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
棒球的故鄉 台東紅葉少棒@天涯海角の札記
〈亞錦賽〉曹錦輝返台 同意重披戰袍@中央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